top of page
主圖.png

明基材料內部碳費:
從管理報表著手,化減碳壓力為動能

g37771-8.png

Jul 11, 2025 | 5 min read​​

面對淨零目標與集團RE100承諾,明基材料並未急於導入實際收費制度,而是先透過「虛擬會計帳戶」將排放責任轉化為成本,分攤至各事業單位,在小幅調整既有財務流程的前提下,逐步培養組織對碳的敏感度與行動意識。每月損益報表中明列碳費金額,搭配由碳費組成的內部基金共用機制,讓部門切實感受到碳排代價與減碳的好處,促使各單位主動提出改善提案,將減碳從環安部門的目標,轉化為全公司共同承擔的管理任務。

R62_1823.JPG

明基材料資深處長田媛分享,透過虛擬帳戶與管理報表設計,啟動碳費制度,培養橫向治理與碳意識。

虛擬會計帳戶:小幅調整啟動內部碳費制度

在多數企業仍為碳費制度遲遲找不到著力點時,明基材料選擇從最小制度改動做起。透過虛擬會計帳戶設計,財會部門每月依據各事業單位的電力與天然氣使用量,計算應繳碳費,並以指定會計科目(如12501)列入部門損益報表。這筆費用雖不影響季度財報總額,卻在日常管理報表中,讓「碳有價」成為具體可見的經營壓力,逐步培養部門主管對碳排放的關注與責任感。

聚焦關鍵排放源,使制度接地氣

 

為使制度能快速落地並融入日常管理,明基材料在制度設計上採取「抓大放小」策略,聚焦電力與天然氣兩項關鍵排放來源。這不僅鎖定目前最具管理意義的排放熱點,也使資料具備逐月收費的顆粒度,能結合管理報表即時反映部門行為變化。更重要的是,這項設計可順利嵌入原有的碳盤查與損益管理流程,無須額外新增流程或人力,大幅降低內部操作負擔,提升制度的可行性與接受度。

雖然內部碳費採虛擬帳戶設計,卻產生了實質的行為轉變。當碳排變成每月報表上的一筆費用,各部門主管開始主動追蹤自身排放來源,並積極尋找改善方案。一位同仁說得直接:「以前大家都說不想被分攤,現在是搶著提出能讓部門碳費下降的改善案。」制度雖簡,卻有效讓減碳責任由環安部門橫向擴展到各個經營單位,推動內部減碳從意識到行動的轉變。

循序漸進,鋪陳制度化的可能性

 

明基材料的內部碳費制度,並未一開始就設定高碳價或全面涵蓋所有排放源,而是從一個相對溫和、易於接受的價格起步,並於近年逐步提升至較為合理的水準。涵蓋邊界也預計從目前的主要排放源,循序擴展至範疇一與範疇二。這樣的設計,不僅降低制度導入初期的阻力,也讓組織有時間適應碳費概念,逐步培養對碳管理的敏感度與內部治理能力,為未來銜接更正式的制度奠定基礎。

明基材料的經驗指出,推動碳費制度不必從財務收費開始,而應從責任分攤與內部意識養成做起。當「碳」成為部門損益的一部分,當主管開始關心怎麼減排、怎麼提案,就代表碳價已成為組織運作的管理語言。這場轉變的關鍵,不在於制度的複雜程度,而在於能否讓每個人都「看到碳」、「管得到碳」,進而願意為碳負起責任。

撰稿整理:曾毓婕/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 政策分析師

※ 本文內容整理自「電資產業內部碳定價導入指引產業共識交流會」 明基材料資深處長田媛分享 ※​​

CIER LOGO 中文版

地址: 台北市大安區長興街75號
電郵: ccf@cier.edu.tw

電話: +886-2-2739-6552
傳真: +886-2-2739-6835

Copyrights © 2024 Chung-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